前些日子把2013年的 ThinkPad x230s 的原装 24G SSD 换成 120G 之后在上面装系统,速度提升明显,这也算是我第一次装机换硬件、第一次真正用 SSD。于是琢磨这给家里2011年的 iMac 也加上 SSD。虽然说各方面其硬件都很老了,CPU 是二代的 i5,GPU 是 AMD 的 Radeon HD 6750M 512 MB,屏幕也并非 4K、5K,但好处是内存可以加到 32G (DDR3),各方面用起来还算均衡。。。再考虑到我们家事实上还从未买过一台电脑或一部智能手机(。。。。。。),我在心理上是希望它能多用几年。
看了无数教程、指南,都指出该型号加 SSD 还是相对简单的。总结起来,要买的工具只有拆下屏幕玻璃的吸盘,SSD 应该用2.5英寸 SATA 的,还要一根数据线、一根电源线即可。我先买了两个吸盘,家里有之前买的六角星螺丝刀( Torx)等,可以先拆一点看看,毕竟我之前电脑装机的经验为零。今天下午,吸盘到了,我打算试试,最后仅仅试了拿下屏幕玻璃、拿下 LCD 面板、拆下光驱这不到教程里十分之一的步骤、就出现了两个及其愚蠢、及其愚昧、及其无知的问题。这“动手能力”、这浮躁的心理。。。也许客观原因是天太热让人效率低下
-
拆完光驱之后,我打算收手——再往后就是拆主板了,很费时间,下回直接慢慢看教程、视频。于是再把光驱装上,尝试了无数次终于把屏幕面板的排线连上,下面到了将面板固定到机箱的8颗螺丝,我想,反正下回还得拆,于是就只上了两个螺丝。为了出了问题好再拆,我就没有装屏幕玻璃。结果果然开机屏幕不亮,过了几秒钟风扇狂转。。。呵呵呵。。。我赶紧关机,在取下屏幕螺丝,慌乱把屏幕连接主板的线取下,拆完才发现应该是有一根线没连。
-
连上线,又好好检查了一遍,我满怀希望打开电源,终于亮了啊!果断安装屏幕玻璃。这个屏幕结构很神奇,屏幕面板通过磁铁固定外面的一层玻璃。啪,看起来轻松成功。过了几秒我回过头来看,才发现上面根本没有对齐,有一些错位。想用吸盘再吸开玻璃,惊喜发现屏幕面板也在动。果断是因为我屏幕面板螺丝上的不够,面板没有和机箱固定反而和玻璃紧紧吸在一起。这种受力不均很可能导致面板直接被拉扭曲吧,后怕啊。想了一会,才找到办法让磁铁和玻璃分开,这回老老实实上好全部8颗螺丝。
接口。。。拿着屏幕排线感觉太脆弱了。那么细的线、插头、接口,经受得住上百上千小时的数据准确传输。不是说我电路导线见的少,看看 VGA、HDMI,这些传输视频的线材是看起来多么厚实、可靠啊。
Update 2018.8.10
昨天下午收到了 SSD 电源线、数据线,趁着天还没黑,果断开始行动。吸取了上次教训,打开了空调使人更加冷静。这次安装一次成功了!不过中间过程还是曲折的啊。重新安装主板时,好几次都有些错位,最后终于发现是有一根线挡住了内存插槽的归位。这我花70多买的 SSD 线也有点诡异啊。教程上一直强调直头、弯头是选择恰当的线的关键,我由于没有看到实际硬件,感觉有些不知所云,就直接找了淘宝上明确表明专用的线。结果实际用起来并不太对劲,第一次安装在主板安装了直头,固定 SSD 时才发现并不对。只好在主板安装了别扭的弯头,另一端才合适。
软件方面。。。刚刚安装后出现无规律的卡顿,这也让我昨天没趁着“高兴”更新。上网查询,貌似是 Spotlight 索引初始化导致 CPU 资源的消耗。不过这一天用下来,卡顿还是有时发生,而且感觉和以前的卡顿感觉不同。以后慢慢研究吧。下面该夸夸好处:软件打开速度大大提升、关闭机械硬盘时几乎完全没有噪音、以前休眠经常直接死掉的问题看起来也解决了。。。
最后感谢各方大神指引:
【装机】2011年中21.5寸iMac光驱位装SSD-OWC/YouTube(无字幕)
[教程] imac2011款21.5寸MC309增加SSD固态硬盘详细教程
Update 2018.8.12
按照官网操作“重置 Mac 上的 NVRAM 或 PRAM”,感觉好多了!没再出现前几天那种完全卡住的情况。继续观察。。。